气象数据赋能金融创新 浙江新政破解“气候风险困局”
据浙江省气象局消息,浙江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30年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气象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气象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金融+气象”应用场景,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
《实施意见》围绕灾害保险、气象指数保险、风险减量等七大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既推动建立精准的巨灾保险机制,又拓展覆盖特色农作物全周期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同时构建贯穿投保全流程的气象灾害风险减量体系。在金融支持方面,要求银行机构将气候风险评估纳入信贷决策,并针对绿色转型企业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此外浙江省将通过跨部门协作加强相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浙江省是气象灾害多发省份,高温、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频发,浙江的农业、能源发展均高度依赖气象条件。据2024年浙江省防汛防台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发布会了解,受梅汛期和6个台风等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影响,该年浙江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41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81万元。
2021年,浙江省就在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开展金融气象试点工作,推出气象指数保险、气候贷等创新产品。全国首笔“光伏气候贷”在宁波落地,温州“气候贷”两年惠及255家企业,利率低至4.35%。目前浙江省气象指数保险覆盖15类农作物,在68个县市推广,累计为20万户农户提供保障。
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浙江省将通过“金融+气象”的深度融合,推动实现经济减损、社会普惠、环境增值、政策引领等多维效益,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实习生:左故庭)
评论